
一般輪胎尺寸符號示例

這是一個典型輪胎尺寸表示的例子。這種表示法在各個國家都是一樣的。
※圖中顯示的綠色框是輪胎表示的重要信息。
相關詳細信息,我們將在下面解釋。
輪胎寬度基本上都是以10mm作為基準單位表示,而扁平比是以5%為基本單位。
在190/55ZR17的情況下,輪胎的總寬度為大約190mm,扁平比為55%,輪胎的高度是190×0.55 =105mm。
因此,輪胎外徑為:輪胎高乘以二再加上輪框的直徑。結果是: 105mm x 2+17英寸x25.4mm=642mm。

※1英寸=25.4毫米轉換
輪胎的規格名稱

輪胎外徑※
輪胎最外圍的直徑
胎面寬度※
輪胎胎面紋路兩端的直線距離
輪胎的全寬※
輪胎最寬的部分的直線距離
以左圖為例,因為胎面部分最寬,所以胎面寬度就是輪胎的總寬。
輪胎高度※
輪胎外徑減去輪框直徑後再除以2
適用輪框寬度
依照輪胎性能的不同,輪框寬度分為標準輪框和適用輪框兩種。
標準輪框:最適合該輪胎的輪框寬度
適用輪框:適用輪胎寬度的上限值
胎冠 R
以釐米(mm)為單位,表示輪胎截面的半徑
※安裝適用的輪框,在規定的空氣氣壓下,以無載重的狀態測量。
扁平比與輪胎類型



A型
輪胎的總寬 = 輪胎最寬的位置為輪胎胎壁。
這類輪胎多為束帶斜交層輪胎。

B型
輪胎的總寬= 輪胎最寬的位置為胎面兩端寬度。
輻射層(radial)輪胎等多屬類型B。
依照輪胎的設計、形狀不同,「輪胎總寬度」的位置也有所不同。
輪胎用語整理
- 胎面:輪胎和地面接觸的地方。
- 扁平比:輪胎高度和輪胎總寬度的百分比率。
- 輪框:用以組裝輪胎的圓圈。
- 胎壁:比胎面更外側的部位,不會接觸到地面的輪胎側面。
- 斜交層(bias):指胎體簾布層以斜向交錯重疊形成的結構。另外,胎體的中央上方位置有一層被稱為緩衝層的保護層。
- 輻射層(radial):胎體簾布層從輪胎的中心呈放射狀分佈,並以束帶固定住的結構層。
- 胎體:構成輪胎的結構之一,為輪胎的骨架。
輻射層輪胎(RADIAL)

如果是輻射層輪胎的話會在(輪胎的總寬mm)/(輪胎的扁平比%)的後面以「R」(結構)表示,然後再接著標示(輪框直徑)、(載重指數+速度記號)。如果屬於超過一定最高安全時速的輪胎的話,在結構符號R之前會再加上速度記號「Z」,標示為「ZR(※2)」,最後的載重指數和速度記號則會加上括弧表示。
※1:表示載重指數和速度記號。載重指數是表示在規定的胎壓下,輪胎可以承載的最大重量。速度記號是根據負荷載重和胎壓的關係,在安全胎壓下載重時輪胎可以走行的最高安全速度。如標示為“71V”,即載重指數“71”是指在290kPa的内壓下,可以乘載的最大重量為345kg。速度記號“V”則是表示輪胎的最高安全極速為240km/h。如果速度記號是屬於V範圍內的輪胎的話,時速超過210km/h時,輪胎承載的限度會隨著速度的增加減少5%-15%,因此在290kPa的内壓下載重293kg時最高安全極速可達240km/h。
※2:最高安全極速超過270km/h的輪胎,構造表示處會以“ZR”表示,載重指數和速度記號的部分則加上括弧和“W”。(如:(73W) 加上刮弧後就表示“超過最高安全極速”的意思。也就是說(73W)是表示超過輪胎的最高安全極速W=270km/h的意思。)
※為了説明與方便辨識,每個數字記號之間會加入間隔以示區別,但實際上輪胎的標記沒有間隔。不過,部分輪胎在標記載重指數和速度記號時會加入間隔。